搜题
已收录63487道考试试题
丨 最后更新:2025-07-04”“ 搜索结果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3487个
徐女士,35岁,因突发寒战、高热、右上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黄疸1天,急诊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T39.8℃,P133次/分,R36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5×109 /L,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关于抗生素的应用,错误的是( )
抗生素的应用原则是尽量联合用药以减少副作用,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而非早期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查看更多
徐女士,35岁,因突发寒战、高热、右上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黄疸1天,急诊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T39.8℃,P133次/分,R36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5×109 /L,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治疗过程中,若病人出现意识模糊、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降低、白细胞计数减少,常提示为( )
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降低为冷休克的临床特征,常由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引起。查看更多
徐女士,35岁,因突发寒战、高热、右上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黄疸1天,急诊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T39.8℃,P133次/分,R36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5×109 /L,中性粒细胞核左移。针对病人出现的上述病情变化,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休克病人应采取中凹位,以利于肺扩张和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呼吸和循环。头低足高位虽有利于循环,但有碍于肺扩张。查看更多
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 )
菌血症一般起病急骤,在突然的剧烈寒战后,出现40~41℃的高热,因致病菌在血液中持续存在和不断繁殖,体温每日波动在0.5~1.0℃左右,呈稽留热。查看更多
下列关于全身感染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
全身感染的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2)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和神志,监测生命体征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3)监测体温变化;(4)保证用药及时。因此以上说法均正确。查看更多
某患者因大面积烧伤诱发全身感染,对于该患者的护理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全身感染病人应卧床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和睡眠。查看更多
不能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的细菌是( )
破伤风杆菌主要引起以肌肉阵发性痉挛和强直性收缩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并非全身性感染,且无化脓。查看更多
有关于TAT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伤后24小时内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作用快,但不持久;适用于小、深、脏的创口,严重的开放伤,以及取异物、肛门直肠手术后;注药前必须常规作过敏试验,若注射TAT处皮肤出现>1cm的红肿硬块或伪足为阳性;每次注射后均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查看更多
破伤风病人注射大量TAT的目的是( )
中和毒素所用TAT、TIG的量和应用方法:一般以TAT 2万~5万U加入10%葡萄糖液500~1000ml缓慢静脉滴入,重者再用3~5日,1万~2万U/日,静脉或肌注。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U静滴或脐周围注射。TIG仅一次深部肌肉注射5000U即可。二者只能中和血液里游离的外毒素及病灶中新产生的外毒素,使用愈早,效果愈好,因静脉或肌内给药均无法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可酌情配合腰穿,将TAT5000U、10000U或TIG10000U直接注入脑脊液,以提高疗效。查看更多
破伤风发病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 )
破伤风感染临床发作期表现为:持续3~4周左右,前10天最危险,第2周后症状逐渐减轻。典型表现为横纹肌自上而下强烈收缩,先为咀嚼肌、面部表情肌,继而项肌、胸肌、背腹肌、四肢肌,最后膈肌、咽喉肌,病人相继呈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板状腹、上肢屈曲、下肢挺直。查看更多